|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机构设置 信访平台 党建专栏 预决算公开 法治中国行 党史教育 教育整顿

 

《讷谟尔河春咏》赏析

  发布时间:2018-11-23 14:09:24


    《讷谟尔河春咏》是谢德伟2018年7月出版的散文集《逝水有痕》中的一篇,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讷河初春特有的景色:和煦的阳光,初春的草原、赶马的农夫,愉悦的鸟群,远处的楼群,近处的鱼池、堤坝和稻田,欢叫的野鸭,斜飘的黑烟,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苍茫开阔。在春境中联想到历史,表达对生活充满希望,对自然无比热爱。

    一、多种修辞并用,增强语言活力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我们都知道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等,在本文中运用很多修辞,例如:第一段“明媚的春光柔和的抚慰这草原上的生灵,像披散着秀发的少妇,在轻唤那熟睡了一夜的孩子,那孩子也盖着金黄色的被子”,这么好的比喻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初春的轻柔、和煦、温暖,让人即使在秋末冬初时,读了这段文字,依然内心温暖。

    “条条块块的积雪,像是在与太阳公公捉迷藏,躲在河岸下背阳的地方。”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背阳的积雪初春未消融的特点,“躲”字运用的极为贴切。

    二、描写景物多样,远近高低有致

    本文分别描写的景物有:和煦的阳光,初春的草原、赶马的农夫,愉悦的鸟群,远处的楼群,近处的鱼池、堤坝和稻田,欢叫的野鸭,斜飘的黑烟等,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先写最低处的原野,然后写原野上的马、楼、鸟、烟、天空,景物逐渐增高,视野更加开阔,展现了雄浑粗犷、苍凉奔放的讷河初春自然风光。

    三、多种感官协同,全面生动形象

    本文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我们都知道感官描写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本文一开篇就从视觉方面来描写了讷谟尔河一带优美的风景,同时又在第二段的第五行又运用听觉写到牧童悠扬的笛声在和煦的春风中时隐时现,生动的描写了初春带给人的轻松、喜悦之情,又在倒数第二段通过触觉写软软的草地。通过不同的感官描写,可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借景联想历史,升华文章高度

    本文先由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由一缕黑烟联想到讷河曾经是反抗外族侵略的战场,继而回顾了历史,又回顾了改革开放后讷河的发展变化,最后“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把蛮荒的河套变成鱼池、稻田、牧场。”这一句可谓全文的点睛之笔,升华了主题,加深了主旨,表达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对勤劳人民的敬佩之情。

    五、表达方式多样,叙议抒情相和

    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描写讷谟尔河周边景物时,着重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在回顾讷河曾经也是反抗外族侵略的战场时,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在最后两段中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讷谟尔河的热爱与赞美,特别是最后一句“讷谟尔河,我的母亲河!”感情溢于言表,以直接呼告收束全文,铿锵有力,情真意切。

    作者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谢院长在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同时,赞美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的人们,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对大自然的赞美,《讷谟尔河春咏》一文,景、情、理三者交融,不管在艺术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愧为一篇好文章。

文章出处:谢德伟先生散文集《逝水有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