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有痕》这部作品也许并不是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但它的出现却让平静的讷谟尔河荡出了层层涟漪。作者谢德伟同志平静中透着忧郁的文人气质。曾经有人说,如果他换上长衫,就是个活脱脱的教书先生啊。因此他也有了“文艺青年”这一名号。
这位大龄“文艺青年”非常愿意把喜欢的作品与身边的年轻人交流,相应的,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薄闻浅识说与他听,而他从未嫌他们年少无知,他们也不觉他世故眼高。有段时间,谢德伟同志偏爱三毛的作品,把她的书读了个遍后,神情哀伤又情绪激动的对身边人说:“三毛真是个奇女子啊,热情奔放,情感炽热,为爱不顾一切,她与荷西的爱情、与王洛宾的友谊真是可歌可泣啊,只是结局悲惨、可惜了些。”沉默了许久,又逗趣道:“但是如果放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女人,可能会吓跑一大帮男人吧。”看,“文艺青年”就是这样,乐于思考又思维跳跃,喜欢逗趣又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谢德伟同志说三毛情感单纯炽热,深陷其中又无法自拔,其实他自己本人又何尝不是呢?读《逝水有痕》,你会发现,谢德伟同志的内心有他自己坚持的东西,从未迷失,并一直在努力保护它。
文如其人,情感奔流成河
读《为母亲治病》,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承担着儿子、父亲、祖父、手足等多重角色的中年男人的担当、焦虑与无奈,读完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揪了一把,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啊!读《奶奶》让人看到了一个用记忆碎片怀念已故奶奶的深情子孙,不禁联想到电影《寻梦环游记》,或许正是生者的缅怀,才是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的最有力的理由吧!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内心,情感真挚,获得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人啊!人,争强好胜、拼死拼活、贪得无厌、坏事做绝,当多大官儿、有多少钱,到此地步,都会觉得人是那么的渺小和虚无。”或许人真的只有面对生离死别时才会有这样原始又纯粹的感悟,也或许人也真的只有在最脆弱的时刻才会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所需。作者虽因母亲生病无奈困苦,也因奶奶的过世哀伤怀念,但并未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反而更珍惜并感恩现有的生活,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并继续负重前行。这也正像这本书《自序》中所说:“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苦难,与战胜它们之后的自豪和欢乐相比,后者是那么的短暂和微不足道。更多的时候,我提着破碎的心负重走于万丈深渊的钢丝之上,前行,我只有前行!”,着实令人敬佩!
人文情怀,浪漫温情总相关
读《寻根之旅》,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文人对爱和社会责任的执著践行。为了追本溯源,作者乘坐了一夜的长途大巴,一路满心期待又心惊胆战的从杭州奔赴曲阜。在乘车途中,作者发现了曲阜客运站卫生很差、大巴上的“超载”、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与“孔孟之乡”的圣城氛围格格不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可是他心驰神往的圣地啊!出于对心中圣城的热爱,作者与恩师商讨对策,并在回到工作单位后,通过书信的合法方式督促曲阜市人民政府整改,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答复和结果。谢德伟同志就是这样,心中坚持的信念,就是要执著践行。正是这样的执著,作者的“寻根之旅”才变的更有意义;正是这样的执著,作者才是身边人心目中的“文艺青年”;也正是这样的执著,才诞生并成就了《逝水有痕》这本书。
“那地铁的歌者是谁?在这房价高的离谱儿的城市,当他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地铁站的时候,对面楼区万家灯火是否有一间属于他的房间,还有一位属于他的女人?”道尽了追梦人的心酸。不禁让人想问:你是否也遇到过一个地铁里的吉他手?你是否也有过祝愿他们幸福的浪漫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地铁里的吉他手》啊,愿你有个温暖的窝,愿你的厨房飘有饭菜香,愿你的枕畔有个暖心人!
故乡原风景,最难消解是乡愁
《田大娘》《我四哥牛某人》《我的大舅王大虎》等文章,作者用乡土又生动的语言,博你欢乐一笑之余,又让你感受这些人物的质朴真实。
有人会说这些文章的内容写的可能有些粗俗,也有人却不以为然。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很多内容更为情色露骨,不乏淫娃荡妇,但却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史诗级著作。就像《白鹿原》卷首语巴尔扎克的那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私以为,只要写出了自己民族的“秘史”,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和世界,就是好的文章。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之圣贤尚有如此开放的人生观,现代人又何必讳莫如深?
作者通过对善良质朴妇、情深义重男的描写,把现代东北农村的生活呈现给读者,这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秘史”,也是我们的民族特点,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