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官,真的很感谢您,
感谢您为我们做的调解工作,
不枉我们从哈尔滨市赶来参加庭审,
这4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
终于能要回来了!”
4名原告的委托律师
握着手上来之不易的工资款,
满眼感激的说道。
近日,讷河市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二庭成功调解了
一起劳务合同纠纷。
案情回顾
原告李某忠、宋某文、刘某宝、刘某胜四人均是外地到哈尔滨市务工人员,从事地板安装工作。2017年经联系在哈尔滨市某地板品牌店负责售后安装工作。但安装完毕后,迟迟没有拿到应得的劳务款。原告四人多次找到该地板品牌店实际经营人员张某,但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再等等”,终于在2019年,四人要求张某出具了一张欠据,明确了劳务费偿还期限。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并没有!
到了还款期限,四人再次找到张某,本以为可以拿回应得的劳务费,但张某再次以“手中没钱”、“过后再说”等理由推脱。原告四人无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经终局仲裁裁决驳回了4人的仲裁请求。
劳务费真的要不回来了吗?
2021年11月,原告四人依据实际经营者张某的户籍地诉至本院。办案法官于晓庆了解到该起案件历时四年,经过多方调解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而劳动报酬是在外务工人员的血汗钱,为维护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立即向被告送达了相关法律手续,但被告不予配合,甚至说出了“你们找不到我,我也不会收!”的狂妄之言。
办案法官于晓庆经过多日多次的电话联系和微信送达后,张某终于接收了法律手续。于晓庆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两轮调解,双方仍然争议较大,互不相让,调解陷入僵局,法官便从双方合同约定、法律条文出发,向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在法官多次耐心做工作并针对问题提出多种调解方案后,张某带着工资款来到法院,表示同意调解,法官立即通知四名原告代理律师来领取工资款,该案当日得到部分履行并承诺余款在6个月内付清。
承办法官收案后,仅用了20天时间,一件困扰双方当事人四年的纠纷案件便圆满解决,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拿到人民法院的调解书后,4名原告代理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讷河市人民法院一直奉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将自身的法治优势与为群众办实事相融合,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前沿。未来讷河市人民法院会继续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在法律的保护下维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