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讷河市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高龄老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仅用7天时间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既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又展现了司法为民的新风貌,让当事人足不出户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与温情。
01司法为民:高龄老人权益保障“不断档”
87岁的谷某因交通事故致十级伤残,诉讼期间不幸离世。为保障其合法权益,讷河市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迅速核实继承人身份,通知其三名子女作为原告参加诉讼。承办法官郭海波主动联系家属,一次性告知材料清单完成主体变更手续,确保诉讼程序“零延误”。
“高龄老人维权案件不仅要讲效率,更要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郭海波法官表示,团队提前查阅事故认定书、伤残鉴定报告等关键证据,针对保险公司对鉴定结论的疑虑进行答疑解惑,为调解奠定基础。
02科技赋能:跨时空庭审按下“快捷键”
考虑到继承人分散在外地、线下诉讼成本高等实际困难,法院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启用“云上法庭”系统。审判庭与技术部门联动,提前指导当事人调试设备、上传证据,书记员帮助当事人熟悉使用流程。
在线庭审中,法官通过屏幕实时共享,逐项展示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赔偿明细。保险公司代理人在线核对证据后当场表示认可。“没想到不用请假回来就能解决问题,视频画面清晰,操作也简单。”原告方在庭后对“云上法庭”的便利性点赞。
03多元解纷:万元赔偿争议终画“同心圆”
面对残疾赔偿金计算标准、精神损害赔偿比例等争议焦点,法官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一方面向原告方释明赔偿项目的法定计算方式,另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充分考虑事故对高龄受害人家庭的实际影响。
经过承办法官郭海波多轮“背对背”调解,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法官当庭制作调解协议书,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完成签署。保险公司承诺会按期将赔偿款全额支付到位。
本案是讷河市人民法院深化“智慧法院+适老诉讼”机制建设的缩影。案件顺利解决的背后,不仅得益于承办法官前期大量的调解工作,更得益于法院智慧法庭建设——从“纸间”到“指尖”即可完成“掌上开庭、云端举证”,有效减轻人民群众诉讼负担,降低司法成本。当法槌敲响在云端,讷河市人民法院正以“解纷成本下降、司法效能倍增”的改革方程式,书写新时代法治答卷。
下一步,讷河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继续探索新型诉讼工具,打破距离和地域的限制,使外地当事人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庭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继续推进全流程“数字正义”,让司法服务既有“键盘对键盘”的速度,更有“心连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