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审判责任制的落实,推进“三个一流”创建,适应司法改革新形式的工作需要,讷河市人民法院党组在谋划2015年工作时决定,重点强化法官的“四个能力”建设,即:驾驭庭审能力、裁判文书论理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讷河市人民法院在认真学习中央政法会议精神和郝伟夫院长在全市法院系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讲座精神之后,结合讷河法院工作实际,为迎接即将实施的司法体制改革,在谋划2015年法院工作时,提出用一年时间强化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论理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为此,讷河法院制定了专门的方案,并确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全院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论理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提高驾驭庭审能力。一是开展“法官带法官”实践示范教学活动,由审判经验丰富的院内资深法官采用“一带一”的形式,用导师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年轻法官和新任职法官的驾驭庭审的经验和能力,真人、真案、真审作示范,现场教学、现场指导、亲身体验。二是精选中外著名法律影视作品作为教学电影,每周三下午组织法官观看一部,学习不同风格、不同国度、不同法系法官的庭审经验和技巧,拓展法官驾驭庭审的视野,破除因循守旧的驾驭庭审思维模式。三是采取逐步公开依法可以公开的庭审现场,倒逼法官规范庭审行为,提高庭审能力。四是邀请法学专家、律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定期开展评议庭审活动。五是规范庭审司法礼仪活动。
提高裁判文书论理能力。按照上级法院要求,2015年所有裁判文书必须全部上网,裁判文书将成为展示法官司法公正与否、司法理论水平高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法官的裁判文书论理能力亟待提高。一是继续坚持推进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法官的审判业务水平。二是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拓展和提高法官的文字综合能力,丰富法官的各种社会知识。三是充分发挥好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每年邀请咨询委员会委员开展裁判文书点评活动。四是组织法官对裁判文书互相“指优点”、“挑毛病”,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五是组织全院法官每季度浏览学习中国裁判文书网,取诸家之长。
提高法律适用能力。一是继续深入创新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三年内培养出法律硕士或法学硕士10人,培养刑法、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学科带头人8人以上。二是发挥好清华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学实践协作关系的作用,每年至少选派15名法官进入高校短期学习,力争三年对49名法官轮训一遍。三是坚持每年选送法官到中院法官学院进行轮训。四是开展资深法官授课活动,近期安排由院长讲授《物权法》,分管副院长讲授刑事量刑规范化、婚姻家事法律等。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为民、务实、清廉”观念落实到具体审判工作中去。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整治和杜绝群众反映强烈的“三案”、“六难”问题。二是开展以关爱和帮助诉讼当事人为重点的“暖心活动”,从点点滴滴做起,服务帮助群众,拉近法官和群众的距离。三是开展法官进基层、入社区活动,宣传法律、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四是最大限度发挥巡回法庭的便民利民作用,将诉讼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去。